我来自一个文化爆炸的地方。这里有不同的种族,有不同的肤色,说着不同的语言。我们都在这四季如夏的蔚蓝天空下一起成长,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。这里有我们的故事,我的家,马来西亚。 食物是种文化的表象,是种沟通的语言,一份归属感。它不仅让各自的文化在重要的时间点上有了出口,也拉近了各种族之间的隔阂。把镜头拉近些,让它更贴近我们的生活。某些特定食物或许能唤起我们某个时期的记忆。就像小时候的零食,角头间某某茶室的kopi,或是每个早上阿公泡的一大壶kopi o... 总会让人愣个一阵子,仿佛再次经历这一切,细细地咀嚼着回忆。 我非常乐意且偏好从食物作为我分享生活的切入点。没什么特别原因,纯粹因为我好吃。哈哈! 食物的好吃与否是件非常主观的事情,由于建立在分享的基础上,我尽可能地保持客观的态度(不可能的事情)。 前几天友人到访家乡,芙蓉。芙蓉没什么特别的旅游胜地,每每当他们问到芙蓉有什么特别的时候,我通常都会回答:“吃咯!”。 很自然地带了他们到了我认为还不错的点去吃。 要以某种食物来代表一个地方,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啊! 撇开食物好吃与否的主观性,当一个食物能被多数客观地接受且得到赞同,那么这食物的确是成功地好吃。我愿意冒这个险,带他们去了。 这一摊卖的是Cendol。位于芙蓉大巴刹外面的一颗大树下。好吃吗? 个人觉得还不错...是我小时候的味道,所以我特别钟意。小时候每次妈妈带我到巴刹买菜的时候,离开前总会在大树下,...